
久病床前有孝子
发布时间: 2025-06-25 10:11:54 来源:
湖北 责任编辑: 曹文乾
—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64岁“大孩子”张开华的孝亲故事

(通讯员邹祖国)都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在湖北宜都市红花套镇南桥村5组的一个湾落里,今年64岁的“大孩子”张开华、用5个年头的耐心护理和恒心坚持,在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中,生动演绎出“久病床前有孝子”的朴实故事。
6月11日、早晨7点,张开华的手机闹铃声准时响起。起床后自己洗漱完毕,紧接着为93岁的母亲换下头天夜晚的睡衣、用热水擦洗全身、穿上当天的衣服、更换尿不湿床垫、喷洒卧室空气清新剂、洗脸、梳头,为母亲端水漱口、抱母亲上厕所、把母亲抱到客厅的椅子上坐好、清洗大便器与便盆……这一系列固定的护理事项做完后,爱人彭忠清的早饭也差不多做好了,为母亲喂完早饭、碗筷洗干净后,张开华自己吃早饭,然后开始一天的农田和养猪主要劳作事务。
这样日复一日的“早上开门曲”,张开华已经非常熟练地操持了将近5年时间。
母亲突发病,“张保险”变身“张保姆”
2020年9月11日,对于张开华来说,是一个不容易忘记的日子。“那天我正在同村同组的一户邻居家送情,突然接到爱人的电话,说老妈陡然站不起来了,让我赶紧回家看看是怎么回事。”经医院诊断、治疗,属于老年综合症,这种老年渐行性退变症状,住院的疗效不是很明显,医师建议还是回家静养、用心护理、慢慢恢复。
从2002年开始,张开华多年在中国人民财产公司宜都支公司、负责农业类保险保费收缴、出险查勘定审理赔工作,是公司上下和亲朋好友心中值得信赖的“张保险”。因为嘴勤、腿勤、手勤,踏实肯干、认真负责,受到高坝洲、红花套两个乡镇投保农户,乡镇分管领导、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。
2020年下半年,张开华59岁,离办理正式退休手续还有一年。处在“最后一站”关键节点,张开华真是“左右为难”:继续工作吧,爱人在家要承担200多棵橙子树、300多棵柑桔树的剪枝、施肥、打药、剪果、卖果等繁重农活,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护理母亲。一个姐姐、三个妹妹,虽有协助护理母亲的义务,但都有各自小家庭,或带孙子、或开店子,也抽不出身来;提前放弃工作吧,自己要全额交一年的养老保险金、还要损失一年的工薪收入,公司领导也非常诚恳地挽留他、在退休前多带一带年轻人。
几经权衡,张开华最终决定:提前一年、放弃工作,回家专心照顾患有老年综合症、时年88岁母亲的生活起居。
照顾“老小孩”,吃喝拉撒陪护“一把抓”
从2020年10月开始,张开华母亲的综合症状一年不如一年,逐步退变成“老小孩”的现状,照顾90高龄母亲,看似简单,实则繁琐,既考验耐心,又考验恒心。
张开华的家庭、属于典型的“半边户”,两个女儿相继成家、一个在上海,一个在宜昌,家里有500多棵橙(桔)树要管理,从2023年开始、又喂了几十头猪、每天要下田割取大量的青草饲料,还有几只养子、要早拉晚收,这些农活农事,因张开华20多年一直在外上班,爱人是“主力军”,他只是“打下手”。
照顾“老小孩”,吃喝拉撒“一把抓”。由于母亲不能下地行走,每天早上7点左右,张开华提前起床,为母亲穿衣梳头、更换床垫、擦洗全身(一般情况下早晚两次,若大小便失禁、需加洗)、抱上厕所(早晚两次、遇大小便失禁随时处理)、抱上座位(冬春季节坐轮椅、夏秋季节坐木椅),一日三餐喂饭;夏天定时定角度、开启电风扇,冬天早上8点以前、生好柴火炉、确保母亲坐在烤火屋里暖和舒适;对母亲固定出入的寝室、客厅、厕所、考火屋,一律不放开水瓶、玻璃器具等易烫易碎物品。
两次“有惊无险”,深感愧疚自责。尽管对母亲照顾得还算周到,还是有两次经历,让张开华“心有余悸”。2024年元月上旬的一天,家里来了几个客人、来买他家吃粮食喂养的过年猪、现过秤、现宰杀,因为都在忙,不能定时照看坐在火屋烤火的母亲,老人家从椅子上摔倒了,额头碰撞在火炉上、献血直流,幸亏张开华到火屋拿东西,及时发现救治;2024年11月中旬、下迟熟柑桔,下午一点多钟、两口子一起出门下田去采果,本来张开华是把母亲抱到床上躺着的,不想老人家因为自己翻身、摔倒在地上。立冬过后的天气开始变冷,穿的衣服也单薄。“那天有个邻居看我们忙不过来,主动来帮忙采果,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两把果剪,我临时回家拿果剪时才发现了。正常情况下,如果等我们采完柑桔果回家,得要5点半钟左右,等到那个时间段,我老妈估计多半已冻得没命了!”

孝亲扬新风,亲友乡邻竖起“大拇指”
对张开华近5年时间、耐心照顾90多岁母亲,四姐妹的观点“如出一辙”:虽然在农村,“有嫁出去的女、泼出去的水”一说,但我们都知道,从法律意义上讲,赡养母亲是姑娘的义务,舅舅非常理解我们四姊妹,老大老二老三、要照看孙子,老幺要开铺子,都有各自的小家庭,都不容易。舅妈以种柑子种橙子养猪子为主,舅舅承担了服侍老妈多半的责任,毫无怨言,并且照顾得这么好。这样的“先传后教”,不光是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,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几个外甥和两个内侄姑娘。
“别的村、别的地方,我不知道,但在我们南桥村,说到孝顺这个事,张华子做的,确实让我竖大拇指!”担任老南桥村多年“村支书”的汪万丙,与张开华同住一个湾落、更是“一堰之隔”的左邻右舍,最有发言权。
“把老妈抱进抱出,不简单真是不简单,值得我们父老乡亲们好好学习!”这是每年在村委会进行的、高龄老人生存补贴身份认证时,张开华现场抱着母亲、赢得的诸多点赞。
“老太太几乎每隔一到两个月,就要到由她儿子张开华抱着、来我的店子剪一次头发,虽然是长期卧床和坐轮椅,但她的身上一点异味都没得!照顾的真是没得说!”红花套集镇的一位邹姓女理发师由衷感慨。
南桥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玉珍更是倍感自豪:“百善孝为先,建设和美乡村,加强基层治理,乡风文明,民风古朴是很重要的要素内涵,张开华为我们南桥村讲述了一个可信可敬的鲜活孝亲故事。”